选项,则相应作出正确选择。而后面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
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题2(2008年全国地理卷)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9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C )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D )
A.30°~40° B.45°~55°
C.5°~15° D.60°~70°
【解析】该题的题干只有一句话,考生必须抓住要点,即Q点是在晨昏线上的某一个点,而这个点在某一条经线上。据此把题目意思简单化,不用太在意这里的a经线,明白Q点就在晨线或者昏线上就可以。第8题Q点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在12点之前,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的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00-5︰30)×2=13小时>12小时,昼长于夜,当地为夏半年,即直射点与Q点在同一半球。由上图可知3月21日到9月23日之间,应该是对应的Q点在北半球,从9月23日以后到次年3月21日,对应的Q点应该在南半球。所以C项最符合。B、D,5月、8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A项的10月虽是北半球夏半年,但离秋分(9月23日,当天各地昼夜等长,昼夜均为12小时)只差几天,昼长不至于增加近一个小时。
第9题Q地方时为2时30分(12点之前,Q点仍然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的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2︰30)×2=19小时>12小时,昼远长于夜,说明当地纬度较高是接近极昼极夜的地方,所以D项符合。
建议考生首先应认真读题,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题目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从而理解信息的内涵,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断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