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教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深圳作为开放的突破口从一个破烂的小渔村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中国的开放由沿海走向深入,九十年代,沿江城市开始开发,而上海浦东无疑是沿江城市的龙头,浦东的开发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浦东和浦西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浦东有着怎样的遗憾?

  这些疑难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解疑】,可根据课前下发的浦东素材提取有效信息为自己所用,要求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材料如下:

邓小平的遗憾!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为80年代没有在上海设立经济特区不止一次地表示遗憾。

  "浦东开发迟了,迟了至少五年,我在84、85年就觉得应该开发上海,但那时还没下这个决心。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

  1990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特别关注了浦东的开发开放。他说:上海的浦东开发,不是上海一个地方的事。浦东开发,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所以是全国的事。他像当年命令大军发起大战一样斩钉截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根据以上材料,展开大胆的想象,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你怎样看待邓小平的遗憾?

辩论时间:10分钟左右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整理材料,准备各自观点。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好学生的辩论,并适当引导。

  教师:是不是遗憾,其实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因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都会产生分歧,历史本来就是丰富和立体的,但历史不能假设和重来,可以以史为鉴,更好的指导未来发展。

(教师讲解):

  教师在电子白班上边展示边讲解:浦东的开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从地图上来看,如果说以特区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带是一张弓,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是一根弦,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则是一支即将离弦的箭,而箭上的镞就是上海浦东,当初开放的特区之所以选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是因为他们对着香港、澳门和台湾,那上海浦东则面向整个太平洋,面向欧美,这个"弓箭战略"意在通过上海浦东,将中国的对外开放引向全世界。

通过展示浦东飞跃发展的图片,感受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