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中的主线。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
2.相关介绍
弃儿伽西莫多,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收养为义子,长大后又让他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虽然十分丑陋而且有多种残疾,心灵却异常高尚纯洁。
长年流浪街头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
青年贫民诗人尔比埃尔·甘果瓦偶然同她相遇,并在一个更偶然的场合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
很有名望的副主教本来一向专心于"圣职",忽然有一天欣赏到吉普赛姑娘的歌舞,于是千方百计要把她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同时还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骗利用他的义子伽西莫多和学生甘果瓦。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占有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企图,最后竟亲手把那可爱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
文内文外
紧张曲折的情节 娴熟高超的技法
1.情节紧张曲折,较具戏剧性。
文中写伽西莫多遭受鞭刑时的场面,观众"热情高涨"的表现使整个情节充满了紧张气氛。在这种氛围下,伽西莫多陷入无助中,克洛德的到来给他带来了一线希望,但随即又消失了,使他完全陷入绝望中。爱斯梅拉达的到来使他重获生存的希望,感受到了温暖。整个情节紧张曲折,给人心灵的震撼。
2.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
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如伽西莫多遭受鞭刑的场景,愚昧的民众对伽西莫多的嘲笑、诅咒等细节,充分揭示了在那个社会里民众的无知与愚昧。
3.多角度对比表现主题。
小说节选部分以伽西莫多为核心展开多重对比。(1)他本身外在形象和内在德行的对比;(2)他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3)伽西莫多和他的养父--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对比;(4)爱斯梅拉达和围观群众的对比;(5)群众前后表现的对比。这些对比,突出了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从而歌颂了人性的美好,有力地深化了主题。
类文品悟
伽西莫多的美与丑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小说《巴黎圣母院》充斥着美与丑的对比,伽西莫多无疑是雨果笔下美丑对比最强烈的角色。他是低贱的,丑陋的,但同时他又是纯洁而美丽的,他的存在让人们重新定义了美与丑。
伽西莫多的丑最直观的来自于他的外貌,在婴儿时代伽西莫多就被人认为是一只畸形的猴子、畜生。他的长相受到了众人的唾弃,只有神甫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中抱走了伽西莫多,抚养他,教育他,并推荐他成为了圣母院敲钟人。随着他的发育成长,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