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教案第3页

 师:哪个同学给解释一下?......好,你说说吧。

生15:......我对尼采不太了解,课下注释说他以太阳自命,后来发疯而死。鲁迅的意思好像是尼采整天沉迷于幻想中以至疯死,是不是说自诩太阳就是疯话。

师: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有什么关系呢?

生15:说不好。

师:看书。

生15:"中国也不是",是不是说中国也不是太阳,不能只是给予,也就是不能只是送去,还应该拿来。

师: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这种说理方法叫做"类比分析"。当然,鲁迅是很崇拜尼采的,刘半农曾经送给鲁迅一幅对联:"托尼思想,魏晋文章。"鲁迅受托尔斯泰和尼采的思想影响是很深的。

生16:老师,我突然有个想法,鲁迅先生并不是批判"送去主义",实际上是批判"送去"行为背后的一种心理。

师:什么心理?

生16:中国人的自大心理。以天朝上国自居,心理上的优越感使得中国人不屑向西方学习。

师:能具体分析吗?

生16:外国有什么,我们也有,而且比外国早多少年。外国有象征主义,我们中国也有象征主义,京剧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的象征主义比你们早多了。

师:沉迷于这种虚幻的优越感中,往往就不能正视自己,不能正视现实。你分析得也有道理。鲁迅曾说过,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吧。好,你来。

生17:把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彻底,就越能说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师:按常规,议论性文字必须有正面说理的文字。前半部分从反面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应该谈--

生:(小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师:看看鲁迅是怎么阐述的吧。(生读书)

生18:举了大宅子的例子。

生5:是比喻。

师:准确地说是比喻论证。先看看有没有高度概括如何拿来的词语或句子。

生5:"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生18:占有,挑选。

师:"占有"就是"要拿来"。"挑选"就是--

生:(小声)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看书,请大家从关于大宅子的两段比喻论证中找到对"占有""挑选"的形象阐释。

生19:"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说的是"占有",也就是要敢于"拿来"。

师:拿来什么?

生19:文化遗产。

师:我的理解应该是对外国的文化要敢于"拿来"。这外国文化包括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外国现代的文化。鲁迅批判了三种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做法,哪三种?

生:(小声)"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一把火烧光......是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是废物"。

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敢于拿来,有所选择。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