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8 史论结合,不空发议论,也不简单罗列史实。
历史学科强调证据意识,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有一分史实说一分话"。这就是历史学科特有的"史论结合"方法。历史非选择题大多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类的设问。这就要求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不宜主观臆断、空发议论;也不宜罗列史实,没有观点。而应当观点与史实结合,史实与观点一致,达到观点统领史实,史实支持观点。
历史评价要辩证思维,不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历史评价观点和语言表述要客观、公正,不偏激、不愤青。
法则9 运用历史学科语言(概念、术语)。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行话",即学科术语。历史学科的术语很多,如时代术语(朝代、世纪、年代等),如历史人物身份定位(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民族英雄等),如常用历史概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民主革命、代议制、政治格局、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经济、民族企业、近代化等)。历史术语的运用,反映的是基础知识的功底和基本历史素养的高低。答案中一旦用错概念、术语,就会失分。历史答题语言有三大要求,即表述准确、正确、简练。"准确"是指运用历史术语、历史概念以及词汇要精准,特别是词义相近的,要选最恰当的。"正确"是指立论与观点要正确,态度要明确,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更不能与国家主流历史观唱反调。"简练"是指历史语言风格特点注重文词简练,要点突出,切忌语言啰嗦,更不要空话、虚话、废话连篇。如能做到叙述条理、逻辑严谨则更好。
法则10 非选择题答题应见招拆招,不宜固化题型。
高考试题没有在非选择题下另分题型,而有些文章和教辅资料往往把非选择题细分为多种类型,并总结出各式各样的答题模板。生搬硬套某种答题模式不是一种科学的选择,教条主义拿不到高分。最好的方法是根据设问灵活处置、见招拆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