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调查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自来水公司开展调查。 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性。让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正确评价的基础上良性发展。 巩固
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布置课后书面作业P75\2,5 学生发言,自主概括本节课内容。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方法。 五、教学反思:
一:要勇于创新的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在介绍氯气与水反应时,课本是利用把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潮湿的有色布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不但复杂,而且氯气用量比较大,更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未注意到实验的可持续性。因此在设计此实验时,我用了两支医用注射器,预先在其中放入黄色布条(反复试验证明用黄色布条现象更明显),并在其中收集干燥的氯气,然后用其中一支吸水振荡,发现黄色褪色,来证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改进后不仅氯气用量少,装置简单,而且另一支未吸水的注射器可用在后续实验:与NaOH溶液反应(氯气的尾气处理:时间短,现象明显)。在这节课上,我除了对氯气与水的反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创新设计外,还对氯水的氧化性、氯水为什么使含酚酞NaOH溶液褪色、氯气尾气的处理进行了引导、创新、设计。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要想凸显新课程理念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的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