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一、设计思想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改变角色,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和高二学生的认知和心理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式,在课堂中教师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以讨论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画出并讲述H、O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过程等学生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旨在发展学生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此外,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物质性等,逐渐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分子和离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浙科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分子,偏重于化学键的知识,这给教师讲课时把握教材的深浅度带来一定的难度。虽然本节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其他不那么重要,但本节是学生从化合物过渡到细胞以至生物体知识的桥梁,而且本节作为生物学习的第一节,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态度将对以后的生物学学习造成直接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自控、自学能力。本节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节生物课,却牵涉到很大一部分化学知识(元素、分子、离子),而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不解和不适应。但化学键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并没有接触过,因此要抓住此部分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课前指出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似懂非懂的学习中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四、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后,能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通过听讲、观看视频等方式,阐明共价键的产生过程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共价键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