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1.2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1.2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课时 教案第1页

课题名称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并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

2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3.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重点目标 1 难点目标 2 导入示标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有一个装在套子中的人,他的"套子"是什么呢?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位特殊的人物。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故事情节,说说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4自然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一倒数第3自然段):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别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学做思二:要求学生细读第一部分,讨论文中写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学生默读,找出关键词语,然后展开讨论。)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

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

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学做思三: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

[讨论归纳]他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旧秩序。他自觉地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跟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也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能够辖制全城。 达标检测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契河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课文是原小说主要部分的节选。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河夫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俄罗斯,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

3.课堂体验

装在套子里的人

晴天穿雨鞋,带雨衣     歌颂过去;

穿棉大衣,戴黑眼镜,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

耳朵用棉花堵,脸藏    躲避生活;

在竖起的衣领里,伞、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

表、刀装在套子里,     报纸文章;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     闷不乐

帐子            只求不出乱子

因循守旧 畏首畏尾 保守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