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祝福》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祝福》学案第1页

第2课 祝 福

  

  

  

  一、整体把握

  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读 ①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入胜。

  ②突出典型环境,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在鲁镇,鲁镇是典型环境。卫家山的礼教气息就不够浓:山里人穷,所以祥林嫂的婆婆肯将守节的寡妇嫁到更穷的"里山"贺家坳去。贺家坳贞节观念和礼教气息更淡,所以那里还流行"抢亲"的风俗,这在鲁镇大户人家的太太四婶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祥林嫂的悲剧一定要在鲁镇才能发展和完成。运用倒叙就突出了典型环境。

  ③把祥林嫂的死与祝福景象连在一起,突出了祥林嫂同鲁四老爷所代表的礼教与迷信之间的矛盾,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④利于剪裁。叙述故事时可只选取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直接相关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而不觉支离破碎。

  二、细部探微

  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点拨 小说中三次写到"祝福"。这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了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场景中。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这不仅是富人们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操劳福礼是女人们的事,而"祝福"的活动却是要女人们走开的。这样的交代,告诉了人们,辛亥革命之后,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千年来女性地位和压在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依旧。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中一项极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在这项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展示。初到鲁四老爷家的祥林嫂还能"享有"预备福礼的辛劳,可到了后来,就连这点辛劳的权力也都失去了。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3.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