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发布》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A卷)(5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302edu发布》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A卷)(5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料。此外,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其中的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因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最终排入海洋。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纤维,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多种形态。近年来,微塑料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检出,海洋中已没有未被塑料污染的净土。联合国环境署于2014年、2016年、2017年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注,2016至2017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产生毒理学效应。由于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目前,虽然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对人类的健康风险也尚待证实,但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

(摘编自李道季《海洋微塑料: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环境问题》,

《光明日报》2018年9月15日)

  材料三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到0.5毫米不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两者都是矿泉水瓶的主要材料。8位主动参与实验的人年龄在33至65岁之间,彼此互不认识,生活区域也不同,但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其中多数人食用过海产品,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

  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海产品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因此,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更为直接,摄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不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李禾《人体内首次发现"微塑料",研究发现他们吃了这些东西》,

                 《科技日报》2018年10月2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森姐妹的绝食抗议使巴厘省省长作出了该岛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但因人们喜欢使用塑料制品,此承诺并未兑现。

B.经过几年的努力,那场由小孩子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已经发展为以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

C.海洋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给海洋生物带来伤害,而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也可能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D.研究发现,人体内有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接受实验的人来自不同生活区域,都吃过或喝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料。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洋中的微塑料来源是陆地大型塑料垃圾入海经作用后的碎片及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中的塑料微粒。

B.塑料垃圾数量庞大,回收利用率低,难以分解,造成微塑料污染泛滥,使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