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该诗描绘的绘画类型及其风格是
A. 文人画,重视写意
B.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是写意,它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故排除C,选A。材料"画意不画形",说明该绘画以写意为主,排除BD。
10.中国绘画在唐代多有富贵、臃肿、华丽、多彩的特征,到了宋代则有清雅、单调、简朴的特征。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新兴士阶层的崛起
C. 宋代忧患形势严峻
D. 佛道思想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实际要求回答宋代绘画特征形成的原因。经过唐末五代十国战乱,贵族阶层走向衰败,到了宋代,科举制得到完善,录取人数增加,再加上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导致了新兴士阶层崛起。该阶层与唐代的世家大族相比,出身低微、学养较深、清高优雅、士大夫精神浓烈,B项。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宋代忧患形势严峻以及佛道思想的影响都不是导致材料现象主要原因,排除A、C和D项。
11.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袄教、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传入中国,在西域胡人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
A. 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
B. 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
C. 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征
D. 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