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主张说明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故A项错误。此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时期,故B项错误。"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该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等级秩序,这套秩序的建立、维护与亲情相关。宗法制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进而划分身份等级,符合题意,故①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君主施政的理论论述,不符合题意,故②项错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尊卑关系,符合题意,故③项正确。"各从所好,各聘所长"是李贽关于教学中要承认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④项错误。本题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4.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 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C.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