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本质还是有利于加强专制,排除B;材料只是强调其有利于巩固统治而被统治者接受,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排除C。
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是不关心中国之外的"夷务",而不是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故排除A项;根据"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可知理学博大精深,但它对"夷务"的排斥又体现了它的封闭性,故选B项;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C项;题意中没有体现理学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的内容,故排除D项。
4.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臂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 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 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 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重要借鉴作用,因此体现了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人的思想是受到西方启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