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自定文体"即没有文体限制,从"联想"角度可以写散文,从"理解"角度可以写议论文,也可尝试鲁迅《故事新编》的写法。
解题:
材料中把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进行了对比。在西方,上帝赐火,普罗米修斯盗火,人们把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寄托于"神";在中国,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人们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为天制,勇于与灾难、自然、环境抗争,中国人凭借双手生活,依靠自己生存,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仰。
参考立意:
1.勇于抗争,成就华夏民族精神。
2.对抗灾难,生生不息。
3.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唯我中华。
4.永不服输,猛志常在。
5.坚守华夏信仰,屹立民族之林。
......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韦陟,字殷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明机灵,不同于平常儿童。韦陟刚满十岁,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韦陟风格正直严整,擅长写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为父亲守丧,因父亲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勉强调任洛阳令。宋璟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
韦陟升任礼部待郎。韦跨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升任变部待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成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平。韦陟自以为凭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以简约尊贵自居,傲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
李林甫忌恨韦陟享有高名,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调韦陟出京担任襄阳太守。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