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民族经济工业化 B.礼仪风俗简洁化
C.民间服饰西洋化 D.社会生活近代化
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个"新国民"在吃穿住行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近代化特征,故D项正确。
8.某报宣称:"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沪电谣传'京陷帝崩',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这体现近代报刊的作用( )
A.控制政府 B.制造舆论
C.推广科技 D.刊登广告
解析:选B 报纸内容体现了近代报刊制造舆论的作用,与控制政府、推广科技和刊登广告无关,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有一次,人们有力地指出,上海的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这意思是说,上海的外国租界是一个实例,阐明西方文明的优点。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
材料二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