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好礼"指的是"爱好礼节、恪守礼道",考生先要文中找到具体的事件,然后进行概括。(1)第一段中有: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表现了他修治礼乐。(2)第二段中有: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写了他以礼谏君。制止显宗皇帝在农事繁忙时打猎,制止肃宗皇帝想替原陵建立县邑的行为。(3)第三四段讲了他进退有仪。当声望日隆时,上疏请归; 回朝朝见时,对自己"受恩过礼"表达不安。(4)五六两段中重点讲述了他礼遇贤者。敬重丁牧、周栩等士人。
参考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被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刘苍少年时好读经书,很有才智谋略,显宗十分喜爱和看重他。这时汉朝中兴已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刘苍认为天下平和安定,应整治礼乐,就与公卿共同议定南北郊举行大祭时的冠冕乘车着服等制度,以水平四及光武庙升堂奏歌、乐舞行列的数目,他议定的制度都记载在《礼乐》、《舆服志》里。
永平四年春,显宗到京师附近游览,观赏城市房屋,不久听说将到河内设置栅栏猎取野兽,刘苍就上书劝阻道:"臣听说按时令规定,仲春农事繁忙,不应聚集众人兴建工程。不依据礼而采取的行动,不是昭示四方的做法。"皇帝看完了奏疏,立即返回了宫中。
刘苍在朝多年,多有建树,可考虑到自己凭近亲关系而辅佐朝政,声望一天天提高,内心总感到不安。便上疏请求辞去所担任的职务,显宗不接受他的请求。后来刘苍又多次上书请求,言辞十分恳切。永平五年,才允许他返还封国。
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后来肃宗想替原陵修县邑,刘苍听说了,连忙上疏劝谏,皇上听从劝阻并停止了兴建县邑。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常人前去征询刘苍的意见。刘苍总是全心全意地应对,他的意见也都被采纳实行。
建初六年冬,刘苍上疏请求朝见。肃宗因为刘苍一路上冒霜露艰难跋涉,派谒者赐给他貂皮大衣,又派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肃宗亲自巡视他的府第,事先设好帷幕卧床。刘苍认为受到的恩惠超过了仪礼,上疏辞谢说:"臣听说卑贱者与尊贵者,低与高按次序排列,上与下的关系要合理。陛下亲自屈尊,降礼于下臣,每次宴享接见,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