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中的"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和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墨家的"尚贤"的思想主张是完全吻合的,所以,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墨家,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
【名师点睛】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其代表了刚刚兴起的平民阶级(自耕农阶层)的利益因而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墨家主张注重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发明创造,从而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外,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对我们现代社会要求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具有现实意义。
3.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
A. 道家、儒家、法家
B. 墨家、法家、儒家
C. 兵家、墨家、道家
D. 儒家、道家、墨家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自《庄子》,属于道家;舍生取义比喻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出自《孟子》,属于儒家;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属于法家。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故选A。
4.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