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某同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
(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 .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
4.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某同 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 ,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左图所示.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 m/s.
(2)该同 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右图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
6.某同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 .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sA、sB、sD和f表示).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振针打点的周期相同,点迹越密说明在相同的打点周期内,纸带运动的距离越小,即纸带运动越慢,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