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生物: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第3页

  些小泡是膜的过渡分子。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以及细胞膜都有可能作为形成小泡的膜。如高尔基体所产生的分泌小泡,在细胞内流动,可从它的来源位置上分开转移到细胞膜;当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后,小泡膜就掺加到细胞膜中,成为膜的一部分。分泌小泡是证明在一个细胞中的组分从这个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转移融合以另一膜结构(如细胞膜)的最明显的例子。

▲例题演示

   例1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5 B.6 C.7 D.8

   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都是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内膜里面含有液态的基质;细胞膜是单层的生物膜。因此,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需穿越三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细胞膜),再进入相邻的细胞叶绿体基质中又需穿越三层膜(1层细胞膜+2层叶绿体膜),所以共穿越6层膜。

  答案 B

   例2 在一定的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右图中的①、②、③、④、⑤部位,请据图分析写出各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以及要求填注的内容。

  (1)[5]部位的物质(图上方的黑圆点)首先由附着在[]_____上的[]_____合成的_____物质。

  (2)它是由[]_____加工形成的。

  (3)此动物细胞对该物质还具有_____功能。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此类题,首先要根据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判断出图中各数码代表的名称。①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细胞膜(此处细胞膜有皱褶)、⑤部位的黑色颗粒是一种分泌到细胞外的某种蛋白质。由于题中明确告诉你细胞吸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这三个字实际是解题的关键,应紧扣与氨基酸有关的问题。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在核糖体内合成。高尔基体和蛋白质的加工与分泌有关,外部的物质显然是蛋白质。还要抓住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转移的过程,即依次出现在图中各标号的过程。经过③高尔基体后肯定是被分泌出去的。因此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答案 (1)[2]内质网、[1]核糖体、蛋白质 (2)[3]高尔基体, (3)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