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
地理: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第2页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__________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________,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________ 和_________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______________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___________的推广,粮食商品率_______。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

  地理现象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位置进行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等人文地理要素,构成了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

 

  一个具体地区形成了其区域特征,而不同的区域之间其特征存在着差异性或相似性。两个不同区域间其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般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运用比较法进行"区域对比"已形成考查能力的重要内容。

【思维拓展】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景观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 纬度位置 主要地形 一月均温 热量带 年降水量 干湿状况 河流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