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历末年,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的称号。
(6)明末,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7)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兴盛
(1)时间: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末年。
(2)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
3.衰落
(1)作品脱离生活实践,脱离舞台实践,戏词追求典雅深奥,唱腔讲究悠扬婉转。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就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昆曲脱离人民群众是它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2)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从而强烈地吸引着观众。这是它能够在花、雅之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名师点拨]------------------------------
昆曲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即昆腔的形成、昆腔的革新和昆腔登上戏曲舞台。昆腔登上戏曲舞台,标志着昆曲的诞生。
------------------------------
四、"近代百戏之祖"
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1)脚色制: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脚色最基本的类型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他脚色实际上都可以规范到这五种行当中去。
(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昆曲一登上戏曲舞台就受到文人青睐。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对于规范、发展、繁荣昆曲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文人创作的昆曲戏剧过分追求文词的典雅深奥,唱腔的悠扬婉转,脱离舞台实践,案头化越来越明显,给昆曲日后的衰落播下了不良的种子。
(3)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这种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各剧种的戏剧结构,都受它影响。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这跟角色制有很大关系。角色制促进了演员技艺的发展,有些演员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成为红极一时的主角。戏班就以他们为主,组织演员为主角配戏。主角的技艺、风格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走红,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