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结束
(1)东欧剧变
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记]
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观念有同根。
政治形势不够稳,统一思想源头深。
[拓]
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且程度不断加深;由一个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变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
[拓]
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四个阶段
(1)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20世纪60十年代)。
(3)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20世纪70年代)。
(4)"政治大国"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
[辩]
不结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