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答:踢球是足球由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
生2答:守门员接球是足球由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
生3答:传球是足球运动方向的改变。
教师:之前我们学习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哪个物理量来表示的?
生答:速度。
教师:所以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是,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我们再看看之前运动员踢球的几个动作,也可以看到,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三种: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生答: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
教师:那么,这种运动状态的改变,我们就归因为'力'的作用。下面我们再看到一张图片,是冬天的大雪将松树枝都全部压弯了,这是物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还是运动状态的改变吗?
生答:是物体发生了形变。学 /
教师:那物体发生了形变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雪压弯的。
教师:就是说,雪对松树枝产生了一个'力'的作用。而这种'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就像我们使力可以将尺子弯折,以及我们平时玩的橡皮筋等等,这些都是形变。
2、新课教学
所以,从我们对足球的运动状态以及松枝的弯曲我们就可以得到力的定义了。有没有哪个同学可以来总结一下力的定义?
生答:力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语文有一种学习态度叫做咬文嚼字,那么我们也来对力的概念进行一次咬文嚼字!首先我们看到'物体与物体之间',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这个短语是如何理解的?
生答:力是存在于物体之间的。
教师:对,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就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的存在,而这两个物体,讲有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所以,这里我们就得到了力的第一个性质--物质性。然后我们再看到定义的'相互'两个字,这个词同学们又如何理解呢?
生答:A对B施加一个力的时候B也对A有一个力。
教师:没错,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就是力的第二个性质--相互性。同时力的最后一个性质就是矢量性,力是一个矢量,所以力?
生答:既有大小,又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