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派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2)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考核官吏,决定其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使吏治得到改善。
(3)迁都洛阳。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4)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统治。
3.历史影响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必要性
①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②经济:由于冗官、冗兵、冗费,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③军事: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2)可能性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北宋的统治,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内容及其作用
(1)富国之法
①青苗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些地方出现了官员强迫农民向政府借贷的现象;由于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②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免役法(募役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