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教案第3页



究 1、根据作者行踪和情感的变化,请同学们选取自己欣赏的诗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旁征博引,谈谈你的解读。

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此诗句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作者引用楚狂接舆的歌词,微加点化,形神俱似。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决绝的宣言,诗人看穿官场的恶浊,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此时这"悟

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似一声惊呼,诗人如梦初醒般发现生活跟自己

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于是立即迫不及待地退将回来。

"或植杖而耘耔。"该典故出自《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作者在这里暗用荷蓧丈人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的志趣:及时躬耕,自得其乐。"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两句在向我们描绘一位有时在良辰胜景之时独自出游,有时又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的隐者形象。这何尝不是作者一生的志愿?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该典故出自《三辅决录》。"蒋诩归里,荆棘塞门,舍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 "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作者引用西汉蒋诩的故事,一是惋叹,恨自己不早归;二是欣喜,手植松菊依然无恙;三是自喻,自况蒋诩,松菊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坚芳的品格。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用自况自喻之法,在向我们描绘那个"性本爱丘山"的高洁孤傲、卓然独立的诗人形象。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几句。作者归去后,过着一种非常雅致的生活,这几句写他游山玩水,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树木和涓涓不绝的清流,这样的美景令人陶醉。还有新翻泥土的清香;睁开眼,那满眼的绿呀,让人觉得树木、小草都憋足了劲在展示生命的颜色;我摇着小船,顺江而下,渔歌和着清风把我包围,小鱼耐不住水中的寂寞,在水面上划出一条优美的孤线,在阳光照耀下,化作一道金光,一下子不见了,它们化作了龙么?......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作者归家后或自斟自酌,或观树赏菊,或坐看白云起,或暮候飞鸟还,这样的安闲自在的心境,在《饮酒》一诗中也有印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开怀,斜视庭柯大有"休将凡心愁俗世,且放闲眼看庭花"之感。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乡间的生活自安自乐,既有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农人的劳作之欢,又有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的休闲之乐。亦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超脱。喂马、劈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更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烟火气息、实实在在的幸福。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把这两句话判为消极,因为这两句式作者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摆脱了现实的困境而产生的真实、复杂的感慨,归隐后的质朴、自然的生活实现了他的人生意义。让他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享受本真的无尽的快乐。不是一种自命清高,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追求,一种对生命的超越。

2、 对联解陶潜(1):上联要求在文中提取词句组合而成;下联,对句亦应在文中提取词句组合而成。只要大致能对则成,不求工整。

(小组讨论,对出不同的下联)

上联例: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

此联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三句;"名可越"点明作者胸襟。

对句例:流云丘壑,数点倦鸟亦舒心。

此对句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亦舒心"点明作者归田园之心情。

又例:稚子亲邻,几言情话忧能消。

此对句用"稚子候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两句,虽对稚子恐难曰情话,但亦差可对矣。

又例:清流皋畴,几首小诗气能清。此对句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将有事于西畴"两句,庶见能对。

对联解陶潜(2):自组对联。请同学们联缀文中词句而成联。

例:引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

携稚子,倚南窗,观日融情。

对2、登东皋,临清流,赋诗以乐;

悦亲戚,乐琴书,情话消忧。

对3、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有人伦乐;

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寄田园之情

我的总结与收获(规律、方法、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