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2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B

二、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的体系之中。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日本还控制和垄断了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物资管理制,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日本还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日本在沦陷区内实行怎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做一做 被日本定为"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的是  

A.工业 矿业   B.金融业 农业 

 C.矿业 金融业  D.矿业 农业

 答案:A

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重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 纷纷卷土重来,他们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 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官僚资本还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1931年,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财团银行,趁中国棉纺工业出现危机,通过投资、 贷款、管理等方式,先后侵占了33家民族资本纱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