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1)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1)第2页

生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抓住中心句中的两个"对于":历史科学(三个发现--科学家);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抓住"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三个关键词。(在分析时形成板书)

(2)现在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马克思。

小结: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积极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为无产阶级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马克思是科学家, 他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 ,其意义和达尔文发现自然界的规律一样伟大。而这一切皆缘于他是位伟大的思想家.。另外,"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的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

方法总结:勾划整合中心句的方法,适当添加关联词,提取全文信息,形成对马克思标签式的介绍。可以发到百度百科上充当马克思的词条,我们也可以当回编辑。

(3)小结:体会逻辑之美,层次清晰的特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在精辟阐述马克思的丰功伟绩,是在"论其功"。 第二段总说,谈损失时,是遵循由主到次的原则,中间展开论述,叙述马克思的丰功伟绩时,是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部分之间、每层之间充满了内在的联系:因为他是科学家,所以能发现发现人类发展的规律进而发现资本主义的的运动规律,从而做一个坚定的革命家,将理论付诸实践,而这一切都缘于他怀疑一切、思考一切的思想,这是因果关系,这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个层次之间巧妙的设置了过渡语句,使文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浑然一体,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演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严谨的结构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四、品读:圈点批注,感受鉴赏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演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严谨的结构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不过这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通篇文章语言极其寻常,但细细一读,感到在寻常的词语背后,有着非常炽热的情感和伟大的思想。哪位同学能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1)鉴赏示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赏析:"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构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从而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伟大意义,这两个形象可感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

(2)鉴赏方法提示:从修辞、选词(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的角度,即高考要求的角度)、情感抒发等角度谈表达效果。

(3)学生自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