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7.中国远征军
1942年初,日军向泰国、缅甸进攻,又北上侵入我国云南境内。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经过激战,克复缅甸仁安羌,救出被日军包围的英军。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重点问题突破
1.不同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目的、方式
(1)侵华目的的变化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
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
(2)侵华的基本特征
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②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
(3)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2.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
(1)社会背景不同。第一次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第二次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2)两党实现合作的政治背景和地位不同。第一次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都属革命的政党;第二次时,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军队和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3)两次合作所反对的对象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第二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4)两次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第二次合作则采取了党外合作的形式。
(5)两次合作的结果和前途不同。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背叛革命,合作破裂;第二次,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调整
国民大革
命时期 (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土地革
命时期 (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2)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抗日战
争时期 (1)政策:联蒋抗日
(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放战
争时期 (1)政策:自卫反蒋
(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为成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