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排水不畅。③人类活动: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
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地区 问题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东北
平原 黑土流失 长期不合理
的垦殖开荒 退耕还林、还牧,营造防护林,土壤培肥 湿地破坏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 华北
平原 春旱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 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夏涝 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入海新河道 盐碱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 风沙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壤沙化严重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考点二| 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分析
1.南方地区内部的地域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西南地区,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丰富,常规能源不足,农作物以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其内部差异如下: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
(2)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和浙闽丘陵三部分。①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缺乏有机物质,是一种低产土壤。利用和改良红壤的方法有:首先是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其次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再次,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可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又可防止水土流失。②两广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盛产香蕉、柑橘、菠萝、荔枝、龙眼等。③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的南部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如橡胶树、剑麻、油棕、椰子等。④南岭、武夷山、五指山和台湾山脉等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在高原上的"坝子"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总之,南方地区为全国最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度、水分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林木、果品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成为我国山青水碧的"鱼米之乡",农、林、渔业物产丰富。
2.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问题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南方低山丘陵 水土流失 夏季降水集中、丘陵地区土层薄、植被稀疏、滥垦滥伐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 长江中下游、淮
河流域 洪涝 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 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 水污染 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 江南低山丘陵 红壤的酸、黏、贫瘠等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营养物质流失多 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防止土壤流失 东部沿海 台风 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 种植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 四川盆地 酸雨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有色金属的冶炼 实施洁净煤技术,开展硫的综合利用,利用清洁能源
●考向1 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1.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甲地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B.漠河附近水源充足,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考向2 北方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2.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