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教案第2页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采用"阅读理解→列表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拓展研究"模式。

 【教学资源】 

  课前准备

  教师:

  1.查阅整理:硅酸盐矿物图片、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及新发展、信息材料-光导纤维的有关知识、集成电路的有关知识、分子筛的知识等。硅酸盐生产的录像和光导纤维的录像。

  2.查阅整理:硅单质的结构和彩图、水晶和石英的结构和有关图片等。

  3.实物准备:不同标号的水泥袋、各种类型的玻璃、陶瓷、砖瓦、陶土、光导纤维、水晶和石英的制品等。

  4.模型准备:单质硅的结构球棍模型和二氧化硅的球棍模型。

  5.演示实验准备:硅酸钠试剂、水、玻璃管、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烧杯、胶头滴管、导管等。

  学生:

  1.查阅资料: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及新发展、信息材料――光导纤维的有关知识、集成电路的有关知识、硅单质和二氧化硅的用途等。

1. 实物准备:玻璃、水泥、陶瓷、砖瓦、河沙等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硅酸盐矿物、传统材料与信息材料

      

学习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反馈 教学设想 1.课前查阅资料,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怎样?

(2)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自学、归纳、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氧,约占总质量的四分之一。

(2)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地壳质量的92%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让学生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   过渡:硅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硅酸盐的有关知识。 2.硅酸盐(silicate)的结构 (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硅酸盐的图片及其化学式;

(2)举例介绍如何将硅酸盐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并要求学生练习后总结书写规律。

(3)追问:硅酸盐的结构怎样?为什么常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1)观察图片和化学式,总结;

(2)练习硅酸盐化学式的改写;

(3)分析总结交流讨论书写规律;

(1)硅酸盐的结构复杂。

(2)改写的规律:①各元素写成相应的氧化物,元素的价态保持不变。②顺序按先金属后非金属,金属元素中按金属活动顺序表依次排列,中间用"•"间隔。③注意改写后应与原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不变。

(3)由于硅酸盐的结构复杂,为了学习研究的方便,常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训练,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3)通过主动探索得出规律,将知识升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探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