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3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3第3页

一 实践的含义

问题:我们的认识来自实践,什么是实践?

教师讲解: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是一种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二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问题:下面的各项活动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医生给病人治病。

3、学生认真学习。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 "多利"问世。

引导过渡并提问:我们所说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直接现实的活动,那么这样的实践活动有什么特点?

二 实践的特征

探究活动1:工人建筑楼房

问题一:工人建筑楼房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实践主体、对象、手段-物质性活动)

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

(目的性、意识性、能动性)

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纯粹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

(社会性)

问题四: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造房子有什么不同?

(历史性)

教师补充并概括实践的三个特征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引导过渡过:IPHONE4和IPHONE5深化了人类对通信工具的认识,这种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实践对我们的认识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探究活动2:

请同学们区分三个杯子里的液体是什么?

问题:三个杯子的溶液各是什么?

   你是怎样认识的?

   具体阐述获得这一认识的过程?

教师讲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讨论: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

教师补充并总结

引导过渡: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探究活动3:

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道理?结合材料说明这个道理的具体表现方面?

教师讲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出示幻灯片)

引导过渡: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出示"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材料

问题:怎样来检验认识?为什么?

教师讲解

引导过渡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出示:《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袁隆平的技术得到应用。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道理?

教师讲解

小结

学生回答并分析实践的概念

 

学生依据对实践的理解,区分一般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生总结合作、讨论分析并举例说明(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

学生探究

学生讨论派代表总结

学生回答

学生探究,畅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

学生分析并回答

明确概念,深化学习

深化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自主学习,探讨深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锻炼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两则材料对比意在深化学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