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案(4)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案(4)第3页

  所以在平面和影视方面自己经常会有________(独特/独到)的见解。

  【答案】 ①独特 ②独到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建窑器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是大巧若拙、大雅若俗的典范,而且胎土、釉子、制作工艺不变,产生出来的器具外观却千变万化,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所推崇的。(√)

  理由:"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华生1906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1 300元拍出。(×)

  理由:"差强人意",勉强还能使人满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常识·速览]

  

  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梁思成

  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省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其父梁启超。梁思成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回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1932-1946年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中国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中国战区文物维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教授、系主任。1948年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整体·感知]

  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全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文脉·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