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距离是_______公里。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_厘米。
(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 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 下 ,左 右 "。
3. 图例(文字、符号)和注记(数字)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 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 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 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 地形。
②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 ;稀疏--坡度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
例题3、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③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例题4、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0米
④形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