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把握剧情,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剧的情节梗概。注意区别概述与复述的不同。
4.剧本诵读,赏析戏剧矛盾
(1)赏析[端正好]和[滚绣球]两支曲子,理解窦娥冤从何来。
(2)赏析[倘秀才]和[叨叨令]两支曲子,理解为何"后街里去死无冤"。
(3)赏析"卜儿哭上科,云"部分和[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理解窦娥为何负屈衔冤。
(4)赏析剩下的部分,理解窦娥是如何为自己申冤的。
5.研读剧本,赏析戏剧人物
通过对窦娥负屈含冤、开场鸣冤和发誓申冤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柔弱、善良而又顽强的女子,为了婆婆自愿负屈衔冤,面对黑暗的社会无可奈何,在迷信上天、抱怨上天的同时,只能把自己的一腔冤屈向天倾诉,希望上天能够给自己申冤。
6.讨论分析窦娥的悲剧
(1)社会的悲剧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管理者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纵容了他们,他们互相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在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是悲剧的时代产生的时代的悲剧。
(2)生命的悲剧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如今的社会,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可以说,窦娥的悲剧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