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份了,因为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
生:叫化子,要饭人。
师:你给叫化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
生1:同情他。
生2:打发他。
师:"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
生: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
生:"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师: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
生:"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师: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
生: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放映鸦片战争的片断)
师:刚才看了片断,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生1:毒害中国人民。
生2:欺骗中国人民。
生3: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板书:危害:亡国、贻害子孙)
师: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1:毒害。
生2:欺骗。
生3:侵略。
生4:掠夺。
师:中国人民对这样"送来"的东西感到可怕、恐怖。因此,鲁迅先生提倡"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板书: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师:怎样理解"运用脑髓"?结合外国人"送来"的东西进行分析。
生:英国人送来了鸦片,鸦片要得要不得,我们就没有动脑筋去思考,以致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对于任何东西要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师:很好!我们又怎样理解"放出眼光"呢?
生:要有辨别能力,有鉴赏能力。
师:"自己来拿"又何理解?
生:既然是"自己来拿",就可以分清东西的好坏,自己可以挑选吧!
师:大家理解得很透彻。
师:接下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请问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有什么心理?(板书:错误态度)
生:怕。
师:"怕"的表现?
生:徘徊不敢走进门。
师:鲁迅先生取了一个什么绰号?
生:孱头。(板书: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
师:还有什么心理?表现如何?有什么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