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全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1-1-1
高二政治全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1-1-1第4页

(1)广义的理解,将人类有意识参与的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均理解为文化,提出文化就是人的非生理部分的总和,即除了人的生理本能之外的所有要素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这种广义的"文化"同"文明"的含义相近,如大汶口文化、周口店文化。

(2)狭义的理解,认为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文化生活"中使用的文化概念,是介于上述两个观点之间的,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组成部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注意:(1)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2)我们所讲的"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同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2.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

(1)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①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

②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手段。

③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结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2)文化与文明的联系

文化与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的统一通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而具体化。

注意:"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内涵不同、外延有异的概念。"文明"的涵义比"文化"广泛得多。一方面,"文明"具有与"文化"相同的内涵,即指精神或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外延与"文化"不同,比"文化"的外延大。

3.文化的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当今时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越来越大。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植根于几千年延续发展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