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创办西式学堂 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C.派人赴日留学 D.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解析:选B 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政治措施,打击了守旧势力。B项是经济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
A.京师设立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
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
解析:选D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不属于"百日维新"的内容。"百日维新"期间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废除八股。
8.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梁启超写下了《去国行》,"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忍慈割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导致梁启超流亡日本的原因在于 ( )
A.公车上书后遭到清政府通缉
B.戊戌政变后遭到清政府通缉
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梁启超反对张勋复辟遭通缉
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依据材料提示的基本信息,据"东渡日本""君恩友仇两未报""14年"等分析,梁启超因戊戌政变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故选B。
9.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 )
A.维新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
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
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
解析:选B 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恐惧革命,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材料所述现象正是这方面的反映,故B正确。
10.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