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第2页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0.1米)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