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拉动纸带,故B正确;为了减小摩擦,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故C正确;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故D正确.
二、速度的计算
例2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4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图4
答案 0.35 0.42 0.35
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A、C间的距离为14 mm=0.014 m.
A、C间对应的时间为0.02×2 s=0.04 s.
A、D间的距离为25 mm=0.025 m.
A、D间对应的时间为0.02×3 s=0.06 s
由公式v=得:vAC= m/s=0.35 m/s,
vAD= m/s≈0.42 m/s.
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A、C间的平均速度.
例3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5
(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