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第3页

  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二,解放了思想。

  其三,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小结

  首先理清三目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讨论解决。(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两者还存在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文化往往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对一定时期所出现的文化或思想的新现象一定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理解和领悟。

 作为文化课,不能仅仅分析背景及意义;欣赏名画,感受艺术珍品独特的魅力及其中蕴含的时代特征、领略作者的思想精神;有助于更深切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针对理科学生,本节课侧重点主要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上,同时希望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一些艺术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