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材料三 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缺乏,这使欧洲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后,教师明确①内部需求:为了更好地利用欧洲资源发展经济(优势互补),重振欧洲;②外部因素:两极格局下抗衡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
过渡: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由以西欧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两极格局下,西欧各国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才能优势互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抗衡美苏。
设问:西欧各国联合的可能性又是什么?(教师讲解)
可能性:
①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地域相连,联系紧密
②法、德矛盾的和解
(教师语:战后欧洲的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为防止德国进攻,法国从1930年开始修建马奇诺防线,边境上的这座炮楼距离德国只有10公里。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成功化解了两个国家几百年来的仇恨,共同开启了欧洲历史崭新的一页。
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2.进程
(1)欧洲的联合经历了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过程。请同学们回顾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欧共体的发展历程;并阅读课本P.153第一段,归纳欧洲联盟成立的过程。
投影: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57"材料阅读与思考"的"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完成后面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