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应该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并壮大的。中国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会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化在向世界规范传播的同时,也经历了几次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佛教东来、基督教东渐,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文明与古老文明的全面冲突等
学以致用篇
1.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
题越来越热。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
认为下列最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 )
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一元化
2. 2009年11月26日,一列悬挂中国国徽和"文化交流号"字样的红色列车,从广西
南宁开出。这列承载中华文化"走出去"使命的火车,搭载着中国出版代表团一行119人和上万册中国图书,驶往越南首都河内。本次专列在越南、柬埔寨举行了为期10天的2009年"中国图书展销会"。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体现了 ( )
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B.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非选择题
3.改革开放使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大量外来文化快速涌入我国。在中外文化大交流、大碰撞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冲击,部分人还在思想观念、民族节日等方面出现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据此有人认为,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应该多输出民族文化、少输入外来文化。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三、社会实践探究
调查了解当地的某些文化景观、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声望。
第二框题
AD
3.答案:(1)对外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2)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但不能盲目崇拜西方,犯"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3)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