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A=3kgm/s;△pB =3kgm/s
C.△pA=-10kgm/s;△pB =10kgm/s
D.△pA=3kgm/s;△pB =-3kgm/s
(1)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③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④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⑤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学生回忆的关系)
(3)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A追上B并相碰撞,
所以: ,即 , 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A
4、展示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长为L的轻绳拴住,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将小球拉到绳子拉直并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上,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即时速度是多大?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有:认为轻绳的拉力不做功,因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则: 得
(2)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轻绳位于水平面以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处为止.在这一阶段,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成立。
下一阶段,轻绳绷直,拉住小球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直到小球到最低点,在此过程中,轻绳拉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成立。
提问:在第一阶段终止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下一阶段初始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
在学生找到这两个速度方向的不同后,要求学生解释其原因,总结归纳学生的解释,明确以下观点:
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刻,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既有沿下一步圆周运动轨道切线方向(即与轻绳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又有沿轨道半径方向(即沿轻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