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

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

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那么小农经济有何特点呢?

展示片15

【重、难点探究】

1、根据歌词总结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生讨论)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歌词

答案: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主要特点:①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②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③生产分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④力量弱小: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容易破产。)

评价:优: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缺:分散性: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 封闭性:自给自足,少商品交流 脆弱性:天灾人祸容易破坏生产 落后性:难扩大生产、提高技术,后来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是影响农业发展的生产力方面的因素,那么影响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生产关系又是什么呢?它对农业生产起着什么作用呢?

展示片16: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展示表格,指导学生阅读P6"贫者无立锥之地"第一段填表回答。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由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向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然而这种历史的进步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也就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带来了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投影),请问这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