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历史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新人教必修二)
2011历史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新人教必修二)第5页

_的开展。

(4)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显著发展(1927 ~1936年)

(1)背景:①全国基本统一。②_______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等。

(2)概况:民族工业得到显著发展,中国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1936年,民族资本一度超过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

(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抗战时期,1937~1945年)

(1)原因: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安定的环境。②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经济的野蛮掠夺:▲目的: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方针:1940年,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________",其实质是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方式:A.对工矿业:采取"____"、"____"等方式;B.控制、垄断金融和内外贸易,实行____制度(便于日军以低价收购方式进行物质掠夺,极大地限制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C.掠夺劳动力。③国统区:官僚资本急剧膨胀,通过"______"( 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打击和挤压,以______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

(2)表现: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4.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困境(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原因:①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②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延伸拓展】建国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1)合理调整(1949~1952年)

①原因:为恢复经济,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而进行调整。

②表现: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限制利用,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影响: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促使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①原因:为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而进行改造。

②表现:采用国家资本主义方式,进行公私合营;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③影响:使生产资产公有制确立,民族资本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归纳总结】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