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生物课本基础知识回归整理(必修二)
2010高三生物课本基础知识回归整理(必修二)第3页

是否有变形期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1、 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W-红眼基因 w-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 × 白眼(雄) P: XWXW × XwY

   ↓ ↓

   F1: 红眼 F1 : XWXw × XwY

   ↓F1雌雄交配 ↓

   F2:红眼(雌雄) 白眼(雄) F2: XWXW XWXw XWY XwY

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b 正常基因:XB

2、患者:男性XbY 女性XbXb

正常:男性XBY 女性 XBXB XBXb(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二、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XD 正常基因:Xd

2、患者:男性XDY 女性XDXD XDXd

正常:男性XdY 女性Xd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