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谈,分享感受 1. 要求学生抓住诗歌中的物象进行分析,即:写什么?(船、雾、风、岸;昨天、今天、明天;另一个纬度、风暴、灯)
2. 只有这些东西如何表情达意?要求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动词进行分析,即:怎么写?(打湿、迟疑、心爱、告别、相遇、联系、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 结合诗歌中具体物象,分析情感。
2. 结合诗歌中具体语言,分析情感。 点拨总结,掌握方法 1. 小结同学的意见。
2. 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抓住作者选用的意象,而意象=物象+情感(形容词、动词) 回忆前一环节内容,巩固记忆。 老师总结点拨,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 再读诗歌,深入其中 教师提供配乐,请同学朗读。 同学结合之前的分析进行朗读,传递出诗歌情感。 让学生在了解诗歌之后更为感性地投入其中,感受诗歌。 课外拓展,实践所学 提供诗歌《礁石与灯》,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鉴赏。 同学小组交流,谈谈诗歌中的物象与情感。(礁石、灯、黑色的墙、浪花;勇敢、逼近、威胁、尖利的小爪子、撕裂、浸透、沉默、铸成了铁) 丰富学生知识面,巩固课堂所学。 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1. 总结舒婷诗歌中展露的强烈女性独立意识。
2. 布置作业 1、 课外搜集舒婷的其它诗作,进行鉴赏。
2、 了解朦胧诗派的其他诗人、诗作。 拓展学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思路点拨
本诗是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诗作本身较短,本课设计主要从朗读入手。教师还可以有以下一些设计方式:
可以适当补充诗作,可以是同派别其他诗人的作品,也可以是舒婷本人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