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
7、半径大小规律
(1) 原子半径: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族除外)。
(2) 离子半径:同主族--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3)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如 )。
8、主族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规律
(1) 关系式: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设主族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当a:b<1 时,为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当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 当a:b>1时,为非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9、电子层与电子数的倍比关系(短周期元素)
(1)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的比值为a,则有:(1)a=1/2为第IA族元素;(2)a=1为第IIA族元素或H、He;(3)a=2为第IVA族元素;(4)a=3为第VIA族元素;(5)a=4为0族元素。
(2)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比值为b,则有:(1)b=1/8为Na;(2)b=1/4 为Mg;(3)b=1/2为Li、Si;(4)b=1为Be、Ar;(5)b=2为C;(6)b=3为O;(7)b=4为Ne。
(3)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总数的比值为c,则有:(1)c=1/6为Mg;(2)c=1/3为Li、P;(3)c=1/2为Be;(4)c=1为H、He。
(4)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为H、Be、Al。
典例剖析
【例1】A、B、C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的元素符号分别: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_________;B、C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酸性_______比________强。
解析:由于A、B、C均为短周期元素,且根据其位置可判断A不可能是第一周期的氢或氦元素,A应为第二周期元素、B、C为第三周期元素。设A的原子序数为x,B位于A下一周期A的前一个主族,C位于A下一周期A的后一个主族。由于第二、第三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因此B的原子序数为x+8-1=x+7,C的原子序数为x+8+1=x+9。根据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原子序数的4倍,可得下式:4x=x+7+x+9 x=8。
答案:A原子序数为8,B原子序数为15,C原子序数为17。元素符号A为O,B为P,C为Cl;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O;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子式为:H3PO4、HClO4;酸性HClO4比H3PO4强。
【例2】X和Y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两者都能组合化合物X2Y3,已知X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