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2)分解后得到的混合物是KCl和MnO2,KCl易溶于水,而MnO2难溶于水,采用的分离方法是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得到KCl。(3)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有引流、搅拌等。
答案 (1)过滤 蒸发结晶
(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即得到MnO2,将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KCl晶体
(3)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训练1】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液体,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
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上
答案 C
4.萃取和分液
(1)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
(2)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时,当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后,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思考探究】
4.怎样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提示 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和口部的玻璃塞处都需要查漏,其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颈部的旋塞,注入少量的水,看旋塞处是否漏水,若不漏再把旋塞旋转180°,看是否漏水,若还不漏,则颈部旋塞处密封较好。然后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若还不漏水,则口部玻璃塞处密封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