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
(1)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地主阶级三个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
考法 "中体西用"的内涵及评价
『典例』 (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解析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